_学工在线_学生资助
学生资助
首页» 学生资助» 学子风采
 

【阳光团员在行动】激活农村产业内动力,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人文学院 李家乐、赵鹏飞/文 韩雨晴、李庆涛、杨占宇/图         发布日期:2024-08-17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战略部署,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产业兴旺被摆在突出位置,发展乡村产业意义重大。乡村产业根植于本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它的本质是内生型的。以内生发展为思想内核的农村发展实践在我国农村地区获得持续推进,农村内生发展研究体系正逐渐形成。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寿光蔬菜产业这一内生型产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生成机制,人文学院赴寿光内生产业研究实践团队于7月25日至8月2日前往“中国特色经济村”“省级文明村”——寿光三元朱村开展实地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查,团队成员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有机融合的方法进行,根据前期梳理的文献综述,调查队伍成员重点从文化认同、社会关系网络、行为主体以及农村社会组织四个方面来考察其对该村内生型蔬菜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首先,队伍成员来到了三元朱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成员们了解到:该村传统的乡土文化塑造着村民“安土重迁”的传统乡土观念,与土地的关系紧密,这是蔬菜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内在原因之一。就乡土文化的适应功能而言,它是民间智慧的集中体现,这些智慧的形成和积淀,帮助农民能够更好的适应所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例如,在暖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三元朱村民逐渐熟悉并掌握这种气候的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季节变化规律,以便更好的服务和应用于蔬菜的种植和培育,并将在蔬菜产业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智慧和经验通过代际关系传给后代。

本次实地调查队伍成员共计发放125份问卷,回收112份,问卷有效率达89.6%,在对村民进行访谈和调查的过程中队伍成员发现:三元朱村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拥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除了遇到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时村民们向具有业缘关系的技术员寻求帮助外,在日常生活领域,以血缘和地缘为主的社会关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农村内生型产业的行动主体是农民,随着大棚技术的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如今的三元朱村,农民同时扮演着生产者、生产资料持有者和“企业家”的混合角色,他们敢于试验新品种,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活动中,留给自己的闲暇时间较少。

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伍成员前往蔬菜合作社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走访学习,成员发现这些合作社在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经营范围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全员入社、全域推广绿色种植的特色内生型产业不断巩固。

本次实地调查,队伍成员对于三元朱村落的基本概况、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产业特征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并认识到文化认同、社会关系网络、行动主体和农村社会组织在生成内生型产业路径方面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激活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贡献西农学子的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处  

地址:陕西省杨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